一份滇军第60军在徐州会战的伤亡统计把我看糊涂了,全军约3.9万人,投入战斗约3.6万人,其中阵亡13869人,负伤4545人,失踪430人,总伤亡为18414人,占到投入战斗兵力的52.4%,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?
根据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的战斗损失规律来看,阵亡与负伤的比例通常为1:3甚至1:4左右,也即是平均每有一名士兵阵亡,同时也就有3名或4名士兵负伤,而60军在徐州会战的阵亡负伤比却反过来了,达到了3:1!
在各种记载中,60军在徐州会战都是伤亡过半,想必这个是确切的。军长卢汉也在打完会战后说他的部队出云南时有四万多人,现在只剩一半了,必须休整了。
还有资料记载说,60军在徐州会战中阵亡5000余人(其中在长达19天的禹王山阻击战中阵亡3500余人),负伤15000余人,总损失加起来虽然也是约占了全军的一半,但阵亡负伤比1:3就相对来说更符合一般规律了。
展开剩余61%含徐州会战损失这2万人在内,整个抗战期间,出兵20余万人直接参战的滇军计有超过10万人血洒疆场。整个全面抗战的8年中,云南征募的兵员达到了381593名,而当时云南只有900多万人口。
除了直接出兵抗战外,修筑有“抗战生命线”之称的滇缅公路、中印公路腾冲至列多段、中印输油管道,亦占用了大量的云南人力,这也算为抗战的另一种形式的大量出兵吧。
不仅出兵出工,云南还为抗战部队提供了大量军粮:据统计,仅1944年征粮就达360万石,平均每个农民征粮0.27石。此外,抗战期间计有100多万军民从沦陷区迁来云南,这新增加的100万多人的口粮亦是很大的压力。
1943年10月滇西反攻战役以来,云南民众自发替兵站供应军粮415万公斤,马料100万公斤,还有20多万民众自发支前,其中牺牲近万人。
节衣缩食的云南民众在八年全面抗战期间还捐献了滇币数亿元、冬衣200余万件、军械100余万双,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们伟大的风奉献精神。
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2万多名盟军人员陆续进入滇省,自1941年底到1945年抗战结束,云南为他们提供了生猪约9万投、肉牛约6万头(肉牛不够,还补充了不少耕牛),付出的代价相当之大。
总之,抗战胜利成果来之极其不易,包括云南在内的全国各地民众几乎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,他们都值得我们呈上敬意。
发布于:天津市